水泊梁山,眾多弟兄,平日里過的是大塊兒吃肉,大碗兒喝酒的豪爽日子,開銷不免就會很大,畢竟去攻打城池,代價是相對要大很多的,也不可能沒事就去攻打城池吧!
那么,梁山泊平日里的花銷怎么辦呢?
難道是靠阮氏三兄弟這些水軍,平時捕魚去賣,換些花銷?
這樣的效率太低了,而且也是滿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弟兄們的花銷的,那么,他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?
且看:
原來泊子里好漢,但閑便下山,或帶人馬,或只是數個頭領,各自取路去。
途次中若是客商車輛人馬,任從經過;
折莫便是百十里、三二百里,若有錢糧廣積,害民的大戶,便引人去,公然搬取上山,誰敢阻擋?但打聽得有那欺壓良善、暴富小人,積攢得些家私,不論遠近,令人便去盡數收拾上山。
如此之為,大小何只千百余處。為是無人可以當抵,又不怕你叫起撞天屈來,因此不曾顯露。所以無有話說。
好在作者給了我們一段提醒,說出了,水泊里的好漢們,平日里通過怎樣的途徑來解決花銷的,我們稍作總結,如下;
1.打劫上任官員
在水滸那個年代里,做官還是抱著升官發財的思想的,因此,打劫上任官員是當時的一種補充花銷的方式之一。
2.錢糧廣積,害民的大戶。俗稱吃大戶。
吃大戶,且害人的大戶。這也算是一種合理的方式,這些大戶在當地大都是通過剝削的手段得來的錢糧,因此,當地的百姓是怨聲載道,于是梁山就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來解決這些大戶。
3.收拾欺壓良善、暴富小人
針對當地附近的一些欺壓善良的小人,梁山義字當頭,理當為百姓為民除害,因此,這些人也就成了梁山的花銷的來源。
4.其他
在最早的時候,只要是過路人都打劫,發展到后來是只針對害人的大戶或者欺壓善良的惡霸,或者官員。
因此,梁山慢慢的也就成了一個有原則的團伙了。因為,要表明自己干的就是替天行道的事情。
從以上的總結中,我們就可以得出,水滸中梁山的好漢雖多,但是解決花銷的問題,在不同的時期,采用的不同辦法,尤其是后期,算是規范多了,只是真多惡霸,害人的大戶等。